■ 蒋立民
中国商务新闻网产业发展风正劲,而立之年再扬帆。今年是哈尔滨经开区获批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周年。30年来,伴随“春天故事”的铿锵脚步,遵循“开发区大有希望”的殷切嘱托,哈经开区的创业者开启了拓荒征程,从80万元起步到实现千亿级产业园区,从一个废弃机场到一座现代新城,在“无中生有”的变革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以“大美无言”的胸襟实现了善作善成,从国贸大厦奠基的第一铲土到红博会展打开面向世界的第一扇窗,从第一个外资企业可口可乐到20家世界500强纷至沓来,在薪火相传的接续中,释放了一波又一波发展动力。
(资料图)
30年来,哈经开区走的是一条思想解放的改革之路,敢为人先,创新发展,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商事登记一表制、建设审批一图制从这里起步走向全国;走的是一条艰苦创业的奋斗之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借来的一辆车、租来的一间房到跻身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走的是一条联通内外的开放之路,走出去、请进来,扩大开放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实际利用外资从零起步到占据哈尔滨市半壁江山。
而立之年,梦想加冕。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协同发展先导区的获批建设为哈经开区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必将在开放、开拓、励精图大业,求新、求实、众志建新城中奋进新征程、再谱新华章。
一、产业基础坚实,政策优势叠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黑龙江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30年来,哈经开区勇立潮头,以创新为动力,以高水平开放促发展,走出了一条开放引领、产业先导、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四个主导产业和汽车、航空、机器人、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金融八个产业集群。创建了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绿色食品深加工基地、对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20个国家级基地。全区工业门类覆盖了黑龙江省工业体系的85%以上,是黑龙江省工业体系最为完备、现代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
截至2022年年底,哈经开区的入区企业近2万户,拥有860多户四上企业,拥有高技术企业500家,拥有外资企业220家,世界500强企业20家。营业收入实现3300亿元,同比增长22.4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300亿元,占全市半壁江山。地区生产总值由1995年14亿元增长到850亿元,增长了61倍,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重点在于“引进来”的领域和“走出去”的规模。哈经开区聚焦国家级开发区、哈尔滨新区、自贸先导区和行政区,四区政策叠加优势,立足“4567”现代产业体系,对原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即“黄金十条”)进行优化升级,制定了《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哈尔滨市平房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即“白金50款”,从落户扶持、运营扶持、科技创新、上市融资、集群发展、总部经济、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八大板块,针对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扶持。
二、工业特色鲜明:构建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集聚度高园区
一个产业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产业项目,就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哈经开区工业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围绕“四梁八柱”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了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集聚度高的园区。
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达640亿元。哈经开区围绕中航哈飞、航发东安等龙头企业,构建了完善的产业互动协作体系,是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围绕凯斯纽荷兰、东安动力、东安汽发、航天科技、吉星机械、艾瑞排放等龙头企业,构建了“整车+总成+配套+服务”的汽车产业集群。
食品产业:产业规模近500亿元。哈经开区围绕百威哈啤、益海嘉里、可口可乐、九三食品、北大荒、顶益集团、麦肯集团等食品加工企业,着力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形成了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秋林格瓦斯、裕昌食品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老字号”享誉全国。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260亿元。哈经开区深耕数字产业12年,建成了北方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中国云谷·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大智移云”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国字号三大运营商齐聚,存储规模占全省80%,云产业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6;联合中科曙光打造智能超算中心“硅立方”,协同阿里、百度、腾讯、华为、京东、360等领军企业深入合作,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10%。
大健康产业:产业规模达200多亿元。哈经开区形成了以哈兽研为科技引领的动物疫苗科研优势领跑全国,以珍宝岛药业、乌苏里江药业、三精药业等药企为引领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厚积成势。
三、科技实力雄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30年前成立伊始,科技创新就融入了哈经开区的发展血脉。哈尔滨坐拥高校48所,大学生80余万人,科研院所众多。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三个大学生创业园区作为政策区,为经开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近三年,先后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户,占全市50%;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4户,占全市31%。哈飞直升机、东安发动机和变速箱、工大无人机、九三集团问鼎国家工业大奖;哈电动装核电装备、北大荒垦丰种业携“商业化育种管理平台”项目同小米科技等著名企业共同入选《2020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系列》;东安航发、维科生物、哈兽研分别参与研发的三项技术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圣昌科技的超声波水表滴水计量方法等3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际空白。哈经开区还与东北林大、东北农大、哈医大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区内66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大学大所为支撑的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科技实力雄厚,为制造业企业嫁接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四、营商环境一流,生产要素完备:迭代升级“软实力”锻造发展“硬支撑”
哈经开区践行“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理念,全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软实力”,锻造发展“硬支撑”,先后推出200余项改革创新任务、30余项制度性创新成果在全省、全市进行推广。在全市率先设立企业首贷金融服务中心,首推“牵动式审批”,建立全省首个企业诉求服务平台,加快“极简审批”、实施“精准监管”、提供“最优服务”,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顺心发展,打造一流的法制、政务、人文环境,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新品牌。
哈经开区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供排水、电力、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备,达到九通一平。12个综合物流园区,构建“园区+通道+网络”的物流协同体系,提高园区智能化、自动化、便利化水平。双创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生物孵化器等多个现代化标准化厂房,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服务。覆盖全域的100公里光纤环网和5G基站,为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和完善发展要素提供有力支撑。
五、对外合作广阔:构建对俄全面合作聚集高地 推动对外开放合作升级
在哈经开区注册的俄办事机构、贸易公司、俄独资和中俄合资合作企业有120多家。其中,生产型企业近10家,俄独资企业10余家,贸易平台服务型企业50余家。在对外贸易方面,2016-2022年哈经开区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近千亿元,占哈市进出口总量的51.1%,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8.2%。在吸引外资方面,2016至2022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占哈市比重37%。吸引了32个国家和地区的224户外商投资企业入区生产经营,2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在哈经开区落户,普洛斯、凯斯纽荷兰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哈经开区培育了俄速通、俄贸通一批跨境电商企业,建成俄罗斯(黑龙江)跨境供应链产业基地,组建企业联盟,跨境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完备,为企业家进军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拓宽出海渠道。
六、未来发展可期:从“开发时代”向“自贸时代”高质量发展
2022年4月22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协同发展先导区成功获批,这是哈经开区历经五年“三区融合”之后,面临的第三次重大发展机遇。自贸协同发展先导区启动建设以来,哈经开区从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维度,从带动龙江振兴、哈尔滨发展的全局角度,准确把握从“开发时代”到“自贸时代”、从“外向型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重大转变。
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闯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哈经开区聚焦全省建设“六个龙江”和全市打造“七大都市”的目标,通过实施“五个战略驱动”,即:高站位改革攻坚战略、高标准营商环境战略、高效能产业振兴战略、高层次科技创新战略、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在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综合服务实力,核心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对外开放能级提升方面着重强化。重点实施八大创新任务、23项创新举措,实现自贸区片区、协同先导区共享联动、模式创新、业态更新,形成投资贸易便利化、法治环境规范化、金融服务完善化、社会治理智慧化能力提升目标。推动哈经开区、自贸协同先导区打造东北改革开放先行区、龙江创新发展示范区、冰城营商环境样板区。
哈尔滨经开区已成为龙江对外开放的主战场、经济增长的大引擎、创新驱动的大平台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未来已来,日生不殆。哈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先导区先导作用,不断拓展发展空问、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开放新格局,推动先导区建设加速起势、开发区建设全面提升,全新画卷已徐徐铺展,创新“经开”“自贸”未来正蓄势待发,新一轮开放创新的热潮正在扑面而来。
标签:
07-08 08:42:28
07-08 05:38:32
07-08 00:50:36
07-07 19:45:30
07-07 18:19:50
07-07 11: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