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最近有两个喜事:一是现金管理产品的整改攻坚战,已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进展;二是上演了规模触底大反弹,四大国有行理财公司上月存续规模回血超8000亿。
提前锁定现金管理攻坚战胜局
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悉:尽管离整改过渡期结束还有7个多月,但截至4月末,交银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三家公司的现金管理产品类占比已经均压降至30%以内,提前锁定“胜局”。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此处专指是以子公司口径统计的存续余额(下同),即需要刨除以母行名义发行的、未迁移至子公司管理的委托管理现金管理产品规模。
【资料图】
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四大国有行理财公司整改进度,也符合预期甚至优于预期,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均不超过约40%,其中三家均在37%左右。
这样的局面得来不易,因为长期以来多家理财公司都硬性强调“规模”的重要性,即便已有意识地把客户往短期封闭、定开、最低持有期产品引导,但现金管理类依旧是获客、留客的首选利器。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就在去年下半年,多家全国性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比还集中在45%-60%之间。
“自从征求意见稿出来后,我们就有意识地把现金类产品的占比控制得很低,而且率先按照意见稿执行投资。所以,业绩较一些同行相比表现一般,但是后期调整的压力就不大。”一名理财公司投资经理告诉记者。其公司现金管理产品占比,率先低至20%多,且长期保持至今。
另外一家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单纯以理财子公司发行管理的现金管理产品的口径来算,则“妥妥控制在30%以内”。但如果加上承接的母行委托管理的现金类产品,那确实比30%的达标水平还要高一些。“ 加上母行产品的分子分母,我们的(现金管理产品余额)占比其实是一直在下降的,而且各项要求也都参照现金新规的要求来执行。还有时间,我们相信可以如期达标。”该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另据记者了解,光大理财、平安理财的整改也如期顺利进行,两家公司也均不超过40%。目前大多数全国性理财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都已经在40%以下,只有一家位于华北的理财公司的此类产品占比还高达近55%。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余额是在继续扩大的:截至2021年底,全市场存续有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316只,存续余额达到9.29万亿元,较去年6月中的7.78万亿增加了1.51万亿。但受到现金新规的影响,多家银行和理财公司有意识地控制发行节奏,所以截至2021年末的余额同比增速(22.89%),是较上年同期减少近42个百分点的。也就是说,虽然去年现金管理产品的规模依旧在增长,但是增长得更缓慢了。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得知,实际上就在刚过去的4月,多家理财公司的现金管理产品规模其实环比新增的还比较“厉害”。这是因为在动荡的市场下,银行和理财公司主动留客,以及客户为了避险主动做出的选择有关。但在分子、分母同步放大的情况下,截至4月末多家公司的现金理财占比,依旧被稳稳压降在了四成以内。
替代品频出,资产整改有序进行。
为了承接现金管理类产品压降后让出的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需求空间,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多家理财公司都在持续推出,或者尝试推出品类丰富的短期限理财产品,一大批持有期一周、双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开放式产品集中推出。
此类产品在投资范围、集中度和资产久期方面比现金管理类产品有更多选择空间,较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弹性更大;同时,申赎机制又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相比封闭和定开产品更能满足流动性需求。
当时,农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均较快集中发行一批最低持有期净值型产品和短期定开产品,这些产品在很大程度上留存了客户。同时,还有理财公司推出既兼顾现金管理产品流动性和安全性,又完全符合新规要求的使用市价法计价的固收类日开产品,也称“类货基”。
“类货基”的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也会和存量现金管理产品有本质区别:新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通常参照中债(0-1年)国债财富指数、中证货币基金指数收益率、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等测算;而存量现金管理产品的业绩基准通常参考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七天或一定时间段的通知存款基准利率水平来测定。
“据我所知,这些产品很多是通过估值切换,原地改造成市价法的产品。改不难,就是变更合同,更改资产估值。但关键是收益波动加剧,客户接受度的问题。”一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当时,交银理财、中邮理财、农银理财、招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均较快集中发行了按日开放的净值型产品。据记者观察,产品成立以来收益表现稳定。
与转化市价法产品同步进行的,是存量现金管理产品底层资产的整改。参照新规,理财公司对现金类产品底层资产的投资范围、杠杆水平、组合久期、集中度都进行了整改,信用下沉情况减少、资产久期缩短。从多只现金管理产品的持仓可以看出,其配置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占比都同比下降了,加权平均剩余期限缩短了。
有理财公司对现金管理产品底层资产的整改表示乐观。交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该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过渡期内整改压力较小。当前产品剩余期限正在逐月下降至合规水平附近,到2022年末的时点,产品将未持有剩余期限超标的资产。而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述,从规模占比上来看,交银理财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也一直在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率先压降并稳定在30%以下。
度过至暗三月,存续规模大幅回血
进入四月的银行理财,很是争气――一扫一季度创出的低迷走势,较三月末谷底规模一路上扬。
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知,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银理财四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截至4月末的存续规模,环比三月末新增超8000亿元。
就在3月末,大批理财净值回撤高压叠加银行季末冲存款等操作,多家理财公司产品发行规模减少,存续规模不同程度回落。理财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共321家机构存续有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这比去年末银行理财的存续规模29万亿元,减少了约6000亿元。同时,“破净”潮下,一季度理财产品兑付投资者收益2058亿元,同比微降了1.81%,收益的降低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规模的流失。
但银行理财收复失地的速度很快。早在4月上旬,就已经有国有大行理财公司人士透露,目前其管理规模已经回温至3月份的高峰水平。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规模回血应该是行业多家公司共性。再者,事实上之前四家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失血”之时,其他一些股份行理财公司仍旧维持规模正增长。故其认为,4月末全行业的理财余额应该较3月末有很大幅度的跃升。
另外一方面,市场面上也呈现出更好的局面:
一是 “破净”理财产品数量较高峰减少了450只。记者提取wind数据:在3月21日,“破净”只数曾达到2245只,占比8.13%,站上今年以来的高峰水平。而进入四月,“破净”产品数量退回到两千水平线以下,且稳定延续至今。最新的只数为1795只,较今年以来高峰水平“回暖”450只。
二是“破净”占比由高峰时期的持续半个多月高居8%以上(3月15日占比8.21%),持续下探至最新的6.23%。
(马金露 HF120)标签:
03-18 14:53:54
03-18 14:51:07
03-18 14:47:48
03-18 14:44:44
03-18 14:40:44
12-04 14: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