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9月7日清晨,玉龙喀什河畔的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在织机的“嗒嗒”声中苏醒。村民吐尼萨罕·吐尔迪站在织机前,时而绷紧布匹,时而观察丝线,随着帧交叉分合,多彩的丝线密密匝匝连在一起,成为绚丽的艾德莱斯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7日,和田市吉亚乡阿孜乃巴扎村村民吐尼萨罕·吐尔迪正在织艾德莱斯绸。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吐尼萨罕编织艾德莱斯绸的技艺是跟丈夫学的,独立编织艾德莱斯绸已经8年。“丝线都是由企业提供,我们织好后企业收购。家里现有3台织机,每个月能织780多米艾德莱斯绸,收入6000多元。”吐尼萨罕说。
吐尼萨罕口中的企业是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亚丽人”)——当地最大的艾德莱斯绸生产基地。
9月7日,在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抽丝车间,苏迪汗·阿卜杜热依木盘腿坐在锅台边手工抽丝。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走进吉亚丽人抽丝车间,身穿艾德莱斯绸裙的苏迪汗·阿卜杜热依木,盘腿坐在锅台边,先用木棍搅拌锅中的蚕茧,再将蚕茧拿起,慢慢抽丝;印染车间内,阿卜来提·麦提图尔孙坐在装满染料的锅台上,不停转动卷轴,持续30分钟后,原本雪白的丝线被染成深咖色;编织车间里,织艾德莱斯绸已51年的努尔麦麦提·艾合买提微微低着头,熟练地挥动梭子,踩下踏板,古老的织机“吐”出精美的艾德莱斯绸……这些场景,在吉亚丽人每天都会上演。
9月7日,在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印染车间内,阿卜来提·麦提图尔孙正在染丝线。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吉亚丽人自1997年成立至今,一直坚守着古老手工编织艾德莱斯绸的技艺,纯手工制作带动近150人就业。该公司负责人麦麦提艾力·如则麦麦提告诉记者,他是艾德莱斯绸制作第七代传承人。传统的艾德莱斯绸手工制作需要煮茧、抽丝、扎染、织绸等工序,由一人完成,一个月才能做成一件衣料,如今有了现代化织机,可以更快地生产,每道工序有专人负责,效率高,销量也越来越好。
2008年,传统的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如何让传统工艺与现代接轨,成为吉亚丽人一直摸索的事。“公司成立了研发团队,现在每个月都研发3种不同图案、配色的艾德莱斯绸。今年8月,开始以抖音直播的方式销售艾德莱斯绸。前两天刚参加了对口援疆非遗展,拿到30多万元的订单。”麦麦提艾力说,公司已研发生产出艾德莱斯绸的围巾、领带、钱包、遮阳帽、手提包、背包、抱枕等18种产品。
9月7日,在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主播正在直播介绍艾德莱斯绸围巾。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如今,吉亚丽人已建成抽丝坊、染坊、备料房、纺织车间、展销厅、裁缝服务中心等场地,年生产艾德莱斯绸系列产品3万件。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销售收入达250余万元。
“吉亚乡是艾德莱斯绸的发源地,被称为‘艾德莱斯之乡’。”吉亚乡副乡长阿孜古丽·阿卜来提介绍,目前,全乡有艾德莱斯绸生产企业7家、合作社4家,家庭式艾德莱斯织绸专业户668户,艾德莱斯织机765台,艾德莱斯绸产业实现从抽丝、染丝、织布到服装、实体店销售完整产业链。2022年,艾德莱斯丝绸产值超过3000万元。
今年6月,吉亚乡艾德莱斯村村民外力·阿卜都拉得知乡里决定在农户家试养蚕的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外力一家都会织艾德莱斯绸,以前也用桑叶养过蚕,听说这次养蚕是用全能饲料,他想尝试一下。
“这几天,蚕已经吐丝了,蚕茧也有企业收。这次我养了10盒,按目前市场价1公斤蚕茧50元计算,月收入能达4000多元。”外力面露喜色。
阿孜古丽介绍,今年6月,乡里采取“党支部+企业+科研院所+农户”模式,用全能饲料人工饲养蚕,目前试养成功。此外,全乡种植桑树2100亩,为完善艾德莱斯绸产业链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帮助更多农户增收,建设烘干房、桑蚕房,引导桑蚕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通艾德莱斯绸全产业链。”她说。
标签:
09-01 06:03:11
09-01 03:02:00
08-31 11:19:19
08-31 07:19:35
08-31 04:18:23
08-31 03:06:17